黑面琵鷺繁殖期,後頭飾羽及頸下轉變為黃色。(圖 / 新竹市政府) 

 

每當北方天候轉冷,黑面琵鷺就會分批從朝鮮半島、西伯利亞或中國東北,往南飛行數千公里,到達臺灣、香港、越南等地停留,待隔年三、四月,再飛回漸暖的北方,其中臺灣七股曾文溪口濕地為主要度冬地。根據中華鳥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黑面琵鷺全球數量到達4864隻,而來臺渡冬的黑面琵鷺就高達2785隻,已超過全球總量半數以上,顯示黑面琵鷺與臺灣的關係密不可分。

 

跨界聯合,守護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的嘴喙呈扁平狀,形似琵琶,全身白羽,在春夏繁殖期,後頭飾羽及頸下則轉變為黃色。這種美麗的鳥在30幾年前還鮮為人知。1989年,七股潟湖與黑面琵鷺棲地被規劃為七股工業區預定地;1993年,燁隆集團與東帝士集團擬定「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打算在此區填海造陸,開發七輕石化煉油廠、大煉鋼廠與工業港,全臺各地環保團體聯合呼籲退回此案,理由包括:一、濱南案將使南臺灣最大的海岸濕地消失,二、世界級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頓失生存空間,三、工業區水質惡化,沿海魚類失去繁殖與棲身之所,對臺灣漁業將產生重大影響,四、填海造陸需7275萬噸土方,勢必大舉開挖山區,造成國土流失,五、工業區需每日引流大量水源,但水源難尋,六、投資額過大,銀行大量聯貸,風險過高,恐害及全民。

1992年底,當時全球僅200多隻的黑面琵鷺,在七股發生不法槍擊事件,三隻黑面琵鷺倒臥血泊,兩隻被發現時已死亡,一隻送到臺北動物園後不久身亡。1990年代的臺灣,在保育上已惡名昭彰,走私野生動物、澎湖沙港屠殺海豚、買賣犀牛角與老虎骨等,黑面琵鷺遭槍殺再添一樁,國際撻伐與經濟制裁隨之而來。這也是黑面琵鷺首次登上臺灣頭版,國人自此開始認識這種珍稀候鳥,開發案也旋即引發社會議論。支持工業開發帶來經濟成長者,與反對經濟發展卻犧牲生態者,興起激辯;更多學界、藝文界、媒體報導者、本土NGO、國際團體等,紛紛投入黑面琵鷺的調查與保護工作。

 


 1992年,黑面琵鷺槍傷搶救的情形。 

 

醞釀黑面琵鷺保護區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籌辦人之一翁義聰教授曾為黑面琵鷺請命:「牠們要的不是精緻的人工棲地,而是一片平坦開闊的潮間帶,以及足夠的警覺距離,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留下來過冬。牠們只要一片保護區,再也不必日夜擔心因貪婪人類無止境摧殘進逼,進而失去在臺灣僅有的一片落腳處。」

翁教授先是建議臺南市政府,將曾文溪口海埔新生地劃設為「黑面琵鷺過冬保護區」,並發表黑面琵鷺因棲地破壞、人為盜獵而數量銳減的調查資料,在國際壓力與社會氛圍的轉變下,1997年10月,七股鄉十份村成立「國際黑面琵鷺保育中心」,乃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市環保聯盟、愛鄉文教基金會、七股海岸保護協會與七股潟湖國家風景區共同發起,旨在保護黑面琵鷺棲地、進行黑面琵鷺生態研究,並設置導覽員與巡邏員,透過導覽活動將保育觀念帶入民間,企圖透過與民間的互動,將社會上針對黑面琵鷺的思想與論戰進行在地深耕式的改革,由下而上影響政策。

 

催生全臺唯一濕地國家公園

黑面琵鷺在生態地位上,不僅是觀測指標,也是「保護傘物種」。只要黑面琵鷺出現的地方,就需要隱密、安全、擁有豐富魚類、甲殼類及水生植物的棲息空間——濕地,以提供遠渡重洋的候鳥補充體力,一旦濕地被填土造陸,黑面琵鷺也會失去最大度冬地,迫使另覓他處,增加鷺群於飛行途中體力不支、遭遇天災的危險性;若要保護黑面琵鷺,就必須先從保護濕地開始,保護濕地,等同於保護了其他物種。

經過12年的倡議,終於在2002年,曾文溪口北岸約300公頃土地正式被劃設為「黑面琵鷺保護區」,但這樣還不足以維護黑面琵鷺族群及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為保護急速消失的臺南沿海濕地,以維持棲地與生物多樣性,並保護近海漁業、生態旅遊與水資源,以達到永續利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倡議設立「濕地國家公園」,並於其內設立能供養野生動植物的生態保護區 。2009年,在臺南市政府與其他保育團體的支持下,「台江國家公園」成立,是臺灣第八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濕地生態為保育主軸的國家公園,「黑面琵鷺保護區」亦於同年被併入台江國家公園中,持續與國內外團隊進行黑面琵鷺研究調查、繫放追蹤、緊急救援與生態教育,並與當地漁民合作永續生態旅遊,兼顧怡人遊憩、文史保留與自然保育。

現在的「黑面琵鷺保護區」,不只於冬、春季有黑面琵鷺現蹤,還有鷸鴴科、鷹鷲科、鷗科與朱鷺科等水鳥,其中候鳥逾140種,以及蟹類、紅樹林等豐富的生態景觀。白天的黑面琵鷺,幾乎聞風不動地群聚在一起,到了傍晚時分,牠們便會開始玩耍、洗澡,或者相互理毛,群體中有老有少,有時牠們振趐飛翔,那健康的姿態,令人動容,臺灣島嶼雖小,卻能讓牠們棲身,這段復育之路即使漫長艱辛卻萬分值得。

 


 黑面琵鷺遠渡重洋,能有臺灣這樣一個落腳處,是一群守護者的努力。(圖 / 103年台江國家公園及其週緣地區黑面琵鷺數量調查書)

 

 

延伸閱讀「臺南四草濕地 - 水鳥濕樂園」

 

 

參考資料

1.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檔案庫。
2.林毓琼(2002)。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劃設過程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3.魏美莉(2001 )。黑面琵鷺衛星追蹤計畫始末  台灣篇(下)。臺南市:台灣濕地雜誌第25期。
4.曾祥屏(2011)。衝撞體制草莽濕盟-憲法保障人民結社自由。臺南市:台灣濕地雜誌第60期。
5.楊駿北(2009)。以黑琵之名  一堂延續十餘年的保育課。經典雜誌132期。
6.生態保育聯盟(1995)。「呼籲環保署環評委員支持生態保育退回七股濕地潟湖區開發案」新聞稿。
7.臺灣濕地網(2011)。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曾文溪口濕地):返家八千里。
8.台灣光華雜誌(2017)。黑面琵鷺的第二個家  跨國界保育典範。臺北市:新聞局。
9.
台江國家公園(2015)。鳥類景點介紹。
10.Home Run Taiwan(2019)。一生只做一件事,告訴世界臺灣人是善良的——黑琵爸爸王徵吉。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