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洲,與水雉共生

洲仔濕地位於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邊。明清時期,半屏山南側佈滿水田,蓮池潭水域亦比現今廣闊,之後清朝疏濬蓮池潭,並在周邊興建水利設施,潭的東北側堆積淤泥,彷彿一片沙洲浮出於蓮池潭上,於是當時的人稱該地區為「洲仔」。早期居民以農耕維生,尤以菱角最為知名,常見水鳥於水田中活躍,如水雉、紅冠水雞、鷺科生物等,生物多樣性豐富。

洲仔濕地公園屬於都市計畫中的左營一號公園,簡稱「左公一」,面積約九公頃,由於洲仔社區長期禁建與土地徵收過程的爭議,導致左公一的規劃一直陷於難產。由蘇南成市長時代的「民俗技藝園區」,到吳敦義市長時代回歸一般公園設計,建設局與工務局皆曾各別委託規劃公司設計,規劃原生植物園式的公園規劃,內有原生植物、水池及步道,但無荒野型的生態設計。直到謝長廷市長任內,為加速城市景觀與公園闢建,決定配合翠華路及高鐵車站興建,乃針對左公一公園進行地上物補償與土地徵收工作,擬先興建簡易公園,填土鋪草坪與植樹,可謂一波三折,然而經過時空變化,這片區域已受到許多居民私占,原地主也相繼將土地移轉他用,許多埤塘被填平,曾經的粼粼水田消失不見,水雉,也消失二十至三十餘年。

 

 

 


 經時空變化,這片區域的沙洲、水田,已消失不見。
 

2002年,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挾帶內惟埤與官田水雉復育區的成功經驗,與高雄市野鳥學會、文化愛河協會、高雄市綠色協會與柴山會等綠色團體,群策討論,擬定方針,向時任高雄市工務局長的林欽榮先生(現任高雄市副市長)積極遊說將左公一規劃為「濕地公園」,林先生現勘後,立即贊成濕地公園的想法,但茲事體大,須由市長做最後裁決,因此濕盟及所有綠色團體彙整簡報,並於簡報前夕,加入「水雉返鄉」計畫,將特殊物種作為標的,若水雉回來,總體生態也將提升,拉高濕地公園的價值與意義。時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先生,早已希望將這片雜亂荒地搖身一變,成為能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城市景觀,因此在聽完簡報後,大力贊同左公一朝濕地公園的方向規劃,並立即要求各局處全力配合工程事宜。最後環團與市府達成共識,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籌措經費認養,規劃整體濕地闢建及細部生態營造,而市府則協助圍籬、水池挖掘、引水系統等大型硬體建設。

 


 濕盟工作人員與志工隊,協力打造水雉棲息環境,建構多樣化的濕地空間。 

 

在都市水泥叢中建構一個以生態為主的濕地公園,對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市政府及臺灣而言,都是全新嘗試,除了憂心經費來源、公園劃設引起居民反感之外,也不確定水雉能否順利「返鄉」。但在許多支持者捐款並協助募款後,有了初期的基金可以運作;濕盟成員也與志工們合力營造濕地環境,針對不同鳥類的習性與棲地型態仔細推敲,利用生態工法打造深淺不一的水池,並栽植菱角、睡蓮等浮葉植物,讓草澤、樹澤、人工溪流、蝴蝶廊道等逐漸生成,許多生物再度現蹤,最令人驚喜的是,成功觀察到水雉在此築巢、育雛的身影,使保育團隊相當振奮,許多人都好奇,水雉消失這麼多年,怎麼會知道這裡有片濕地可以回來?但水雉就是回來了!洲仔濕地棲地營造與水雉復育的成果,獲得國內外肯定,此計畫亦獲得2003年福特環保獎殊榮,2007年,洲仔濕地更躍升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水雉真的回來了!並逐漸在洲仔濕地形成穩定的族群。 (攝影 / 曾松清)

 


 兩隻水雉雛鳥走動探索,雄水雉在身旁小心翼翼護幼。

 


 謝長廷先生非常認同濕地公園的規劃,直到現在提起此事,仍津津樂道。 

 

過去,公園的設計大多以「人」為主體,生物群相並不豐富,洲仔濕地打破以往的設計模式,將生物作為「公園的使用者」,並以長期養護的經驗,透過環境教育將人納入公園的一份子,開放部分區域及時段供民眾預約導覽,期望人們來此參訪時,一同愛護眾人多年來付出心血打造的洲仔濕地。

 


 城市中的荒野秘境,需要所有人的保護。 

 


 生態資源豐富的洲仔濕地,吸引眾多水鳥棲息。 

 


 除了水鳥之外,蝴蝶也經常在園區翩翩飛舞。 

 


 洲仔濕地運用棲地中的植物資源,規劃植物敲拓染等課程,讓孩童從實作中啟發對植物的認識,並培養美感。 

 


 洲仔濕地將豐富的棲地營造經驗,融入生態教學中,每年吸引大批團體前來。 

 

洲仔濕地小知識

級別:國家級重要濕地
類型:人為型溼地
面積:9公頃
指標物種:臺灣水雉
瀕危物種:黃鸝
珍貴稀有物種:黃裳鳳蝶、鴛鴦、環頸雉、鳳頭蒼鷹、日本松雀鷹、紅隼、白頭鶇

 

 

預約導覽

我們的成果

817

生物種類

367158

參訪人數

1316

活動場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