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環境教育,以濕地切入整體生態,傳遞全球生命與共的概念。
2013年起,臺灣濕地保育邁向新的里程碑。「濕地保育法」公告施行,加上環境教育法的推廣,濕盟在經營管理濕地時,除了加強濕地法的專業能力、呼應聯合國濕地公約的精神和訴求,亦發展主題性、參與式的環境教育活動,提升人們對於環境與社會的服務精神。
2000年,濕盟成功推動官田水雉復育區搶救水雉後,開始著力於濕地復育與經營管理,陸續無償認養高雄洲仔濕地公園(2003年)、高屏溪右岸舊鐵橋濕地公園(2005年)、台南四草高蹺鴴繁殖區(2006年)、高雄半屏湖濕地公園(2007年)、援中港濕地公園(2008年)、二仁溪大甲濕地(2013年)、東港溪崁頂濕地(2013年)等,並購地設立宜蘭雙連埤蓴菜復育專區(2006年)。
透過濕地經營管理,濕盟得以推動濕地相關政策,以及棲地與物種保育,並藉以提昇公眾環境意識。由於濕盟棲地營造的模式之一,強調設法在都會區中,打造荒野型濕地,提供生物與人類和諧共存之地,由此延伸各項與棲地結合的環境教育,為傳統環境保護的思維和困境,帶來了新的啟發,也逐漸在臺灣各地蔚為新的市民環境運動。
目前,由濕盟專責認養的濕地有洲仔濕地、援中港濕地,以及二仁溪大甲濕地。
洲仔濕地公園原是一片水田窪地,有眾多水雉聚集,卻因都市開發而消失,濕盟與保育團體乃共同推動「水雉返鄉計畫」,向高雄市政府爭取設立為濕地公園,以重新建構都市型荒野濕地及生態棲地,園區內並設有生態解說中心。2003年,濕盟開始認養洲仔濕地;2012年,洲仔濕地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館認證;2017年評鑑合格,場域配置環境教育人員,積極推動環境教育工作,不僅以濕地為出發點,更同時以全球的環境為思考點,系列化環境教育課程,走入社區、學校、市集、企業等,不放棄任何推廣機會。
援中港沿海濕地原為國防部規劃之「二代艦軍港」基地,在濕盟等保育團體與高雄市政府努力爭取下,將約三十公頃土地保留為現今的援中港濕地公園。援中港濕地著重於保育河口濕地、紅樹林生態與蟹類棲地,並兼具防洪、淨水、景觀遊憩、生態教育等功能;濕盟整合棲地與在地資源,以及公民科學與調查的實力,落實於環境教育中,獲得各界肯定。2020年,濕盟與援中港濕地旁之楠梓汙水處理廠操作維護商——「綠山林開發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洽談合作,2021年6月,開始啟動援中港濕地及楠梓汙水處理廠聯合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
2016年,濕盟向臺南市水利局申請認養港尾溝溪滯洪池,並將本區定位為「二仁溪流域教育中心」,又與匯豐銀行合作,以參與式營造方式,改造老舊貨櫃,在教育中心內設立「二仁溪故事館」,並將故事館的功能極大化,除了投入二仁溪流域的河川保育、生態棲地營造之外,更進行地方培力及環境教育工作。目前本場域已著手進行各項資源盤點,並與周邊社區、學校等單位洽談,擬共同提出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申請。
觀察與認識蜂巢。
透過團體活動,了解水生植物如何傳播種子。
真正走入濕地,讓濕地告訴人們,它有多珍貴。
濕盟進行長期的濕地保育計畫,並分期、分區執行生態調查、社區培力及參與式棲地營造等工作,逐步達到重要濕地及整體生態保育的目標。
濕盟透過生態及環境專業,引領民眾參與生態資源調查與監測,藉以推廣公民科學,並讓這些公民成為種子,向更多公民推廣。
為推廣濕地保育,濕盟針對不同族群、年齡層,規劃適情適性的環境教育課程,亦隨教案開發生動豐富的教材,在寓教於樂中,融合藝術、創造力、體能、社區關懷、植物採集、科學觀察等面向,傳遞濕地乃至全球保育的思辨、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參與臺南市農業局濕地生態教材的撰寫,並於2019年,完成4套教材初版,適用於學校與家庭教育,讓孩童了解濕地價值及重要性。
與臺南市農業局合力製作濕地生態教材。
濕盟長期協助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動國家重要濕地之劃設與保育,在倡議重要濕地政策的同時,濕盟亦積極將各界資源帶入濕地周邊社區,促進社區參與及教育,打通政府與民間對於整體環境護育的實質溝通。
結合濕盟認養的濕地之理念,針對物種保育、氣候變遷、公害防治、文化保存、災害防救等議題,與眾多民間團體及企業合作,深耕各地,讓濕地教育的規模及影響力更深遠,也培養民眾對臺灣國土有基礎認知與情感。
參考資料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