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埤擁有千年演替史,蘊藏豐富生物多樣性。 

 

大自然的造島技術

宜蘭縣員山鄉的雙連埤,是臺灣難得的低海拔千年湖泊,座落於群山之中,泰雅族人稱「姊妹湖」,意謂由兩湖相連,分別為上埤與下埤。下埤因人工水道引水,現已陸化成農田,僅剩上埤仍保有湖水,擁有多種稀有水生植物與保育類動物,是臺灣重要的物種庫。

雙連埤的形成,乃是千年的因緣聚合。北方與南方的候鳥隨季節南遷北返,其羽毛或排遺中夾帶種子,落在此處,加上雙連埤的緯度位置恰巧位於南方草種北限與北方草種南限,經長期的自然演替,繁生出挺水、沈水、浮水、浮葉與濕生五種型態之植物,光是雙連埤孕育出的水生植物種類,就涵蓋全臺近1/3以上,為蜻蛉、鳥類、龜類、兩棲爬蟲類等提供庇護與棲身之地。

雙連埤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景觀,是湖中漂著面積約4公頃、由水生植物根莖交織與腐質層累積而成的「天然浮島」,又稱「草毯」。天然浮島的形成,主要以李氏禾為先驅物種,在旱季時迅速擴張成網狀「草島」,分布於湖域週邊,形成一個深厚且具有彈性的「草毯」;之後蕨類與莎草再進駐,其根系與莖葉經長期蔓生交織,使「草毯」密度增加,更為堅固;其他陸域型水邊植物便伺機遷徙進駐,經數代更替後,產生足夠的養料在「草毯」裡,使後來的陸域性木本植物也能棲息,形成多元共生的水生陸域環境——宛如「水上小森林」的浮島;加之爬藤類植物進駐,使整座浮島更添穩定度,也使生態更為豐富。島上生長許多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特有種水社柳(又稱金柳),其根系與李氏禾、小毛蕨等植物,交織相纏,漂浮在雙連埤靜謐的湖面上,如此獨特的景觀,全臺僅存(日月潭也曾有浮島,但日本時代因抽潭水發電,而將浮島剷除)。

 

群力搶救水草

1990年代,正是「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隨經濟富庶,人民開始追求休閒娛樂,福山植物園應運而生,成功吸引遊客。距離福山植物園約15分鐘車程的雙連埤,早已被外縣市地主買下,預計作為休閒度假、觀光娛樂之用;自1996年起,地主曾將湖水近乎放乾,2001年則以重建寮舍為由,請來怪手濬深湖泊、設置土堤,並向關心雙連埤的人喊話,限期將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移走,2002年又放養數千尾的經濟魚類(草魚、鰱魚),雙連埤生態被嚴重破壞,生物遭受極大干擾,許多稀有的水生植物也被當成雜草挖除棄置。從中央、地方單位,乃至學者及保育團體的道德勸說,以及宜蘭社區大學結合民間團體,舉辦三埸公共論壇,都無法制止地主整地,唯有懇請地方人士就近關懷。

首先是宜蘭市鑑湖堂陳永隆先生,認知雙連埤水草是宜蘭之寶,因而整頓休耕已久的水田,作為收容水草的場所,並親自派人溝通與派車搶救,後經媒體宣傳,獲得宜蘭人的共鳴,許多宜蘭人整理自家庭園,騰出適宜水草生存的空間,收容雙連埤的水草與種源;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吳仁邦與應凱仁,也在颱風天開著卡車,冒著生命危險北上,搶救種源,並運回臺南官田水雉保護區復育;宜蘭社區大學與荒野宜蘭分會,協調羅東運動公園,拯救正在怪手挖整下的水生植物。終於在各界積極奔走下,於2003至2004年間,宜蘭縣政府陸續徵收雙連埤水域並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並於2007年,雙連埤升格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水生植物的守護者

在搶救行動中,最主要的號召人物就是邱錦和老師。他將母親傳下的一分地,以及岳母贈與妻子的地,都拿來收容雙連埤的植物,其中包含水社柳。搶救的目的,就是期望有朝一日能將這些植物送回雙連埤,他像宜蘭莊稼的水牛,肩負守護宜蘭濕地的使命感,四處請託,促成荒野保護協會在北部成立萬里濕地植物庇護中心,以及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在宜蘭成立分會,並擔任宜蘭分會會長,希望各地資源與人力相互支援。由於下埤農地影響上埤水質與生態,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籌募基金,和當地保育人士共同購買了一小部分下埤,作為水生植物庇護所,邱老師協同社區大學共同營造此棲地;他亦投入當地社區與學校,一面透過生態教育與野外調查宣導濕地的重要性;一面指導如何以正確觀念營造生態池,透過他的一步一腳印,等同於在宜蘭開闢多個水生植物庇護所,讓瀕危的原生水生植物有更多的復育基地。

 

 


 邱錦和老師四處奔走,傳授知識,讓大眾了解水生植物及濕地的重要性。 

 

2010年,來自全臺各地的志工跟隨邱老師的腳步,在雙連埤沿岸扦插可以固土護岸的水社柳,為避免強悍的芒草與水社柳競爭,特地用黑色塑膠布覆蓋於地面,避免芒草種子搶佔水社柳根系分佈的空間,待水社柳長大茁壯後,再與眾人拿著鋤頭與鐵鏟,將塑膠布剷除,這一培植,耗費數年光陰,至今仍有許多物種正在進行復育。人為破壞非常容易,恢復原本的自然生態,卻是漫漫長路。

除了為雙連埤請命之外,邱老師對全臺灣的濕地一樣不遺餘力,即便是遠在南部的濕地,邱老師也會毫不猶豫搭車南下,一同進行倡議與現勘。現在,雙連埤雖仍有外來種移除、宗教放生、慣型農法等問題尚待解決,但比起早年的破壞,生態恢復情況已漸趨穩定,而陪伴雙連埤重生的邱老師也年事已高,逐漸交棒給荒野保護協會,經營雙連埤生態教室,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的任務也告一段落,往其他濕地進行保育任務。2020年,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成立,因經營理念不同,地方及員山鄉公所也對生態教室使用權有其他規劃,盼收回土地,宜蘭縣政府召集當地組織、單位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磋商,確立各方對於雙連埤生態永續的立場一致,未來將由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進駐生態教室,繼續推動友善農作與人文生態價值,朝向里山村落發展。

 

 

延伸閱讀「二仁溪再生」

 

 

參考資料

1.我們的島(2015)。溼地重生—秘密花園雙連埤。
2.我們的島(2021)。守護雙連埤。
3.我們的島(2002)。克復濕地。
4.我們的島(2004)。播種。
5.我們的島(2007)。雙連埤水社柳復育行動。
6.邱錦和(2004)。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宜蘭分會成立緣起。臺南市:台灣濕地雜誌第49期。
7.邱錦和(2004)。雙連埤生態浮島技術應用。臺南市:台灣濕地雜誌第49期。
8.邱錦和(2008)。雙連埤浮島濕地。臺南市:台灣濕地雜誌第68期。
9.莊育偉(2018)。被遺忘的「國家級濕地」雙連埤濕地,復育路迢迢。荒野快報第309期。
10.風箱(2004)。雙連埤的美麗與哀愁—由搶救雙連埤的水草,籲多營造生態水池。臺南市:台灣濕地雜誌第49期。
11.
噶瑪蘭人-風箱樹(2007)。雙連埤淺湖溼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PeoPo公民新聞網。
12.噶瑪蘭人-風箱樹(2007)。蓁巷浮島生態公園。臺北市:PeoPo公民新聞網。
13.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生態教室。雙連埤小檔案。
14.
李俊緯(2021)。金柳喚新春─水社柳。宜蘭縣:蘭陽博物電子報第125期。
15.臺灣濕地網(2011)。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雙連埤濕地):水草王國。
16.臺灣濕地網(2015)。宜蘭縣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part1。
17.臺灣濕地網(2015)。宜蘭縣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part2。
18.李珊(2004)。營造水水家園──邱錦和的溼地情。臺北市:台灣光華雜誌。
19.簡惠茹(2016)。全球唯二奇景!宜蘭小浮島被梅姬颱風吹動了。自由時報宜蘭報導。
20.林泊志(2021)。雙連埤生態教室續租爆風波 荒野與宜縣府延約1年。蘋果新聞宜蘭報導。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