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普通的人,做一件很普通的事,也可以改變世界。」秉持這道信念,花蓮青年
吳正綱,今年4月起,主動在吉安鄉的七腳川溪沿岸撿拾垃圾。他的善舉獲無數網友按
讚,更鼓動超過60名「婉君」(網軍),以捐贈物資或挽褲涉水,加入淨川行列,一同
守護七腳川溪。
 |
某天參與淨川的志工群像。圖片提供:廖偉縉。 |
起心動念:讓家鄉水變漂亮!
現年31歲的吳正綱,暫時擱下國立中興大學電機通訊博士班的學業,返鄉準備服役。熱
愛在道路奔馳、揮灑汗水的他,為了一圓「環島路跑」旅行夢,經常揪友,沿著晚風吹
拂的七腳川溪旁道路練跑。
這條直直流注太平洋的七腳川溪,由於古時盛產柴薪,世居此地的阿美族人便以意指多
柴薪之地的「七腳川」(Cikasoan)喚為社名。溪水發源於七腳川山,向東橫切吉安
鄉,故又名吉安溪。總長11.4公里,流域面積達42平方公里。
而一篇偶然讀到的網路文章,讓他開始與這條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水,串連起革命情
感。文章內容講述一名居住在荷蘭的上班族Tommy,每天騎單車上班必經過一條溪流,
水流中有許多垃圾堵塞,時常臭氣熏天,他觀望多日卻無人清理,最終按捺不住,便自
己下去撿垃圾。接連22天,最後雖只多了一位好友幫忙,但撿完後,他發現臭氣不只消
褪,甚至目睹一隻鴨媽媽靠近溪畔築巢、下蛋。
「我是不是也可以來撿七腳川,讓這裡變漂亮?」吳正綱靈機一動,找來好友林毅昇、
李豪章,於4月25日起展開首次淨川,從大山橋下的溪段出發。他說,第一次就撿了3大
袋垃圾,往後每天都來淨川1小時,即便有時是孤軍奮戰,吳正綱都未曾歇息。
「我當時就是從道路下探溪水,發現有一些散落的垃圾,但實際下去撿,才發現原來垃
圾比想像還多。」他發現,原來七腳川溪的河堤構造,導致路面至溪間的視角有3~5米
的落差。

|
吳正綱(左一)穿著青蛙裝,涉足溪水清理垃圾。圖片提供:廖偉縉。 |
河中垃圾無奇不有 清理大不易
吳正綱表示,拾獲的垃圾無奇不有,塑膠袋、鐵鋁罐、鋁箔包只是「小菜」,他們還撿
過裝滿課本的書包、空行李箱、驗孕棒等。但最費力的是雨衣、枕頭及棉被等吸水材
質,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拉上岸後,還得暫放岸邊讓太陽曝乾後,隔天才可清走。
而他們的征途艱困,他指出,許多垃圾不是隨水漂浮,就是卡在水草縫,有的甚至早已
與植物合體,還有些被垃圾攻佔的水道需要疏通。對此,吳正綱並未放棄,他在臉書社
團向網友公開徵借工具。
沒想到短短幾天,一名住在雲林的吳小姐便主動傳訊問他鞋號,並在1天內寄來1套全新
的青蛙裝;另一名在花蓮的賴姓房仲業者,更主動捐贈大量耙子、鐵夾及手套;還有一
位蔡小姐送來一罐防蚊液。網友的盛情響應,讓他直呼「婉君」力量不容小覷,除了一
再感謝陌生人的愛心,他也意識到自己因為淨川,居然在網路上造成不小轟動。
守護環境善意串連 網友紛響應
吳正綱發現:「原來一個很普通的人,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可以改變世界。」他
思考可再為七腳川溪做點什麼,因此起心動念,「不如邀請網友一起來參與淨川吧!」
在他淨川的第9日,也就是5月3日當天早上,他在約定的地點等候,突然有近百人蜂擁
而至,他心想:「不會吧?婉君的力量這麼龐大!」然而他們卻一直往前走,後來詢問
才知,他們是參與體委會舉辦的競走活動,這段路是必經路線。不過當天也有7位到場,
讓他感謝網友看重淨川,心想:「還真有人來!」
當天還有1名記者聞風而來,幾天內也吸引許多媒體跟風。吉安鄉清潔隊長傅廣南,從報
紙聞訊後主動聯繫:「以後你們把垃圾袋放在路旁就好,希望你們全力淨川,回收就交
給我們。」
受到吳正綱為土地付出的行動感召,陳柚屹也來加入,他說:「還可以順便運動,對環
境、身心都不錯。」騎機車環島獨旅的曾湘芹在青年旅館認識吳正綱,也受邀參與淨
川,她表示這是這趟旅程中的難忘經驗。而陳正溢在初次參與後,每天下班也持續自主
淨川。
就讀慈濟大學碩士班的楊雅晴、周可登,被吳正綱形容是「用生命在做」。縱使她們只
穿著便鞋,卻不怕濕腳,主動涉足溪水到隔岸撿垃圾,還在收工後自主撿拾道路垃圾,
她說:「都來淨川了,就順手清理路旁垃圾吧!」
從小與吳正綱一起長大的老同學廖偉縉,在外地從事影像工作10多年,一直很想為家鄉
貢獻己長,因此選擇「用鏡頭」淨川。他說,希望能為這群默默在花蓮付出的人們,留
下一些永恆的紀錄。
減少垃圾量、不亂丟棄 才是護川王道
隨著工作量越來越大,吳正綱的體力有些吃不消,甚至一度忘記正在籌劃的環島路跑,
以及不久將至的兵役徵集令。於是將淨川從每天1次改為每週2次,近期則改為每週1
次,但他都為每次淨川做足準備,行前還進行場勘。
至今投身淨川的人數突破60人,吳正綱意外結識一群熱心守護環境的夥伴,讓他有道不
盡的感激,「來淨川就是撿垃圾、曬太陽、餵蚊子,可是大家卻都甘之如飴,是我最大
收穫。」
 |
不分男女老少,吳正綱的淨川活動喚起許多人對周遭環境的重視。圖片提供:廖偉縉。 |
淨川總有終點,吳正綱卻有個夢,他盼望最後一次能號召全花蓮民眾一起參與,齊來見
證七腳川溪的改變。不過他也笑說,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來淨川,但做好環保就算是一
種參與,只要不亂丟垃圾、做好資源回收,減少垃圾流入溪中,對於參與淨川的志工來
說就是最棒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