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2014.10.22 04:51 am
外來種鳥類埃及聖䴉,原本在南部西濱地區覓食「海鮮」,但現在卻改到接近農村的旱田農地
覓食,連人口密集的楠梓區援中港附近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部分賞鳥人士擔心牠們吃了含有
殘存農藥的農作後會死亡,但也有人認為牠們生命力旺盛,不必擔心。
王姓賞鳥人表示,埃及聖䴉由候鳥變成留鳥,是十多年前的1個颱風夜,被引進新竹動物園的
埃及聖䴉,從籠裡逃脫,牠們沿著濱海地區往南飛後,大量繁衍,在台南二仁溪、高雄茄萣濕
地等地都可發現牠們蹤跡,近1年來,連楠梓區的援中港都可以看見牠們。
「埃及聖䴉這幾年來棲地生態大變遷」,他觀察,早期埃及聖都是在南部濕地或魚塭邊覓食魚
蝦貝等,,近1年來,他卻觀察到埃及聖䴉出現在楠梓區援中港附近的旱田農地覓食。
他推測埃及聖䴉的生存空間及食物鏈可能遭到其他鳥類的壓縮,所以才改吃陸地食物。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不少鳥類都是「機會主義者」,也就是哪裡有食物、就往
哪裡去。
林昆海說,埃及聖䴉的生命力很旺盛,繁衍能力強,族群數量逐年增加,而且還往西南沿海地
區擴散,已威脅到台灣本土鷺鷥科鳥類的生態,似乎有必要採取一些作為,設法控管牠們的數
量。
外來種鳥類之一的埃及聖䴉,以往都被發現在南部西濱地區覓食「海鮮」,但近1年來改到旱
田農地覓食,連楠梓區援中港附近的旱田也可發現牠們蹤跡。記者蘇郁涵/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