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核能,台灣還有什麼替代能源呢?地熱現在也成了評估選項之一。一座核四廠年發電量大約是
270萬千瓦,而能源局評估,台灣地熱整體開發潛能,其實有2150萬千瓦,相當於8個核四廠的發電
量,但受限於開發技術,即使15年後也只能開發出200萬千瓦的電力。
東森財經新聞記者葉炅龍:「這裡是台北近郊知名觀光景點地熱谷,就在核能發電全民還沒有共識之
際,現在地熱也成為評估發電的選項之一。」裊裊白煙繚繞的地熱谷,水溫介於80度到100度之間。
而宜蘭清水的地熱廣場,還有民眾用地熱水來煮溫泉蛋、燙蝦子甚至煮玉米,當然也能用來發電。民
眾:「我想(地熱發電)應該是可以的。」
地熱發電讓人期待,能源局評估也說宜蘭清水、陽明山的大屯山和台東知本都有條件,淺層和深層加
起來整體開發潛能達到2150萬千瓦,相當於8個核四廠的發電量,但問題來了,技術力有未逮。民進
黨立委許添財:「他們(能源局)在答詢就說目前沒有這個技術,現在的技術水準,所以我說他們是生
活於過去,不是生活於未來。」
以目前技術來說,到了119年也只能開發出200萬千瓦的電力,發電成本一度更要4.8元,比核能發電
一度約2元高出許多。能源局副局長曾增材:「我們國內還沒有這樣的技術,我們預估在2025年左
右,這個技術大概在國內可以具商業化開採條件。」
空有地熱能源卻沒開發技術,成本太高之外,地熱資源大多還位於國家公園保護區,週邊溫泉業者更
擔心影響他們的生計。溫泉業者柳俊男:「我是擔心(溫泉水)如果不見了,我溫泉生意就不用做
了。」儘管還有疑慮,但包括冰島、日本都已經把地熱列入替代能源清單,能不能取代核能發電就看
政府有沒有發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