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2005213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月24日 上午5:00
本報2014年1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賴雯瑄編譯,魏豪緯審校
美國伊利湖附近的密西根州門羅郡,雁群成V形在酷寒的陣風翱翔,野鴨成群沿湖岸前行;覆
蓋著白雪,水鳥依然像是鐵遇到磁石般的吸引,回歸到這密西根州東南部的濕地。這是美國目
前公私營合作,共同推動改善濕地計畫的成果之一。
歷經數十年的政府機構和民間團體協力,透過建設防洪堤、運河和水泵,調節水位、升級生物
通道,伊利沼澤(Erie Marsh)已成為野生動物的美好家園,並成功限制外來入侵植物蔓延。
美加聯手 保護濕地
喚回濕地是歐巴馬政府恢復大湖倡議(Great Lakes Restoration Initiative)的主要目標之一,
該計畫主要關注五大湖區的環境問題。同時去年美國和加拿大簽署了一項協議,目的是提升湖
泊的水質,以進一步促進濕地發展。
美國環境保護署高級顧問卡梅隆·戴維斯(Cameron Davis)表示,「如果有任何拯救五大湖區
的仙丹妙方,恢復濕地一定是最佳方案」。
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局湯姆·達爾(Tom Dahl)表示,「目前濕地面積的成長是因為五大湖區
長期水位下降,因此原先被淹沒的地方開始有了濕地植物生長,但如果湖泊在未來幾年內再次
上升,部份面積可能會再次消失。」 美國沿岸濕地 逐漸流失中
從美國紐約西部延伸至明尼蘇達州東部,橫跨八州的五大湖地區,在科學家們利用衛星和田野
拍攝方式的大面積測量下,發現近5年中沿湖濕地面積 已增加,雖然增加的面積不多,面積甚
至小於紐約市的曼哈頓,卻是全美唯一增加的地區。然而同時其他美國沿岸濕地約減少
360,720英畝,使得整體面積長 期是呈現負面趨勢。
濕地並無如海洋和山脈般壯觀的自然特性,時常被視為一文不值,尤其是那些想將濕地轉換成
商場或公路的人,但濕地是非常有價值的。濕地被稱為「大地之腎」,可過濾掉污染物,阻止
其流入湖泊和河流,也可吸收過多的雨水,有助於防止洪水,並提供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
由於不斷的被填蓋和排水,成為農場、房屋和城市,和歐洲殖民地時代之前比較,美洲大陸已
經失去了大半的濕地面積,研究顯示,2004~09 年大西洋沿岸濕地面積大幅下降,損失最多的
是墨西哥灣,而沿海濕地是重要的緩衝區,能在颶風期間抵抗風暴洪水的沖刷侵蝕,但隨著防
洪工程和開發,濕地飽受 侵蝕和海水入侵。 官民合作 重建濕地
政府也鼓勵地方志願性的恢復濕地,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局合作計劃的吉姆·哈金斯(Jim
Hudgins)表示,「雖然法規已減緩濕地減少的狀況,但若想要力挽狂瀾並增加濕地,我們就
需要重建濕地。透過與地主合作,使濕地維持其價值和功能,並 對地主也有利益。自1995年
以來,在密西根州已恢復了超過40,000英畝的濕地。」
其中一項計劃就位於伊利沼澤,由沿著伊利湖北莫米灣的濕地、農田與開放水域所組成的沼
澤。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被一個私人狩獵俱樂部買下,並與Ducks
Unlimited合作,改善自然功能,透過涵洞及閘門等設施以連接被堤防切斷的海灣,成為適合水
鳥和魚類棲息的環境。
漁業與野生動物局也另一處買入幾十畝玉米及大豆田,將其部分被淹沒以建立濕地和草原,一
旦水位上升,濕地將會長滿沼澤植被,成為串聯底特律河和伊利湖長約48英哩的野生動物保護
區,且作為底特律都會區百萬人以上倚賴的飲用水來源。
※ 同步刊載「台灣濕地網」http://wetland.e-info.org.tw
【參考資料】
- Weather Underground(2014年1月5日),Great Lakes Region Only Region to Gain
Wet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