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開始,濕盟官網每週更新國內外濕地相關新聞訊息,讓更多的朋友能夠了解、關心各地
的濕地生態環境,進而為身邊逐漸消失的自然生態發聲,甚至身體力行,付諸行動來保護這些
珍貴的自然資產,避免因政府的短視或財團的利益而賠上下一代子孫的自然權!
重新整理這一年來的國內濕地訊息,概略可以看到在不同地區的濕地環境所面臨的情況:
全國:濕地法立法、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影響重大
從全國的尺度來看,2013年最重要的濕地環境議題即為濕地法的立法,確立濕地保育的法源
依據。然而,濕地法的確立是否能有效解決國內濕地環境所面臨的威脅與破壞,亦或只是換湯
不換藥,關鍵仍在預計今年施行之後,政府與民間如何貫徹立法精神,落實相關的規範措施,
讓臺灣濕地環境能夠獲得應有的保護,不再淪為國家發展與土地開發的犧牲品。
另外值得關注的另一項議題即為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影響,台灣國土面臨極大的威脅。政府
部門向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且工程技術至上的觀念本質上並無太大的改變,許多濕地環境
就在所謂整治的過程中消失,連帶影響的是依附濕地而生的多樣性物種。在缺乏全盤考量的情
況下,又常發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生態保育的同時,卻又輕易的因為寬鬆的法令規範與草率的
政策而讓得來不易的保育成果毀於一旦!更重要的是,在極端氣候逐漸變成常態的今日,單點
式或工程至上的作法,除了不斷改變台灣的自然地貌之外,究竟又能提供人民多少的保障呢?
雲嘉南與高屏地區:守護全台灣最重要的濕地寶庫
從整體來看,位處台灣西南的雲嘉南及高屏地區,在這一年來的濕地新聞訊息最豐富。廣袤的
平原地區自古以來孕育了豐富的濕地生態,除了最為熟知的西南沿海濕地廊道之外,其間的產
業地景(農田、鹽田、埤圳)與自然地景(湖泊、溪流、湧泉等)皆為重要的濕地環境。濕盟多年來
以此地區作為濕地復育的重點,意義便在於此。近年來,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都致力於濕地生
態的保育,從這些新聞訊息中可看到許多正面的保育訊息,以及令人興奮的生態成果展現。這
些新聞訊息除了顯示西南地區在國內濕地生態環境的重要地位之外,我們也看到唯有政府部門、
民間組織、民眾共同合作努力,對於整體生態環境才有改善的可能。
中彰投地區:尋找生態與生產的活路
以中彰投地區而言,相關的濕地新聞訊息以彰化最多,其中多集中在沿海地區的伸港、線西到
芳苑、大城。自從2011年國光石化開發案引起全國關注之後,彰化沿海環境仍不斷處在工業區
污染與道路開發的威脅。儘管現今已有許多在地團體投入相關的保育運動,但如何結合當地的
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仍是今後最重要的課題。例如,彰化溪州地區的農業改造,鄉公所結合
農會與農民推動「水田濕地」的營造,尋求濕地生態保育與產業發展共同發展的可能性。
桃竹苗地區:海岸保育是關鍵
桃竹苗地區因為地形的關係,不若西南地區濕地環境遍布,主要的濕地環境多分布在沿海地帶,
新聞訊息多以這些地區為主,例如近來受到極大關注的藻礁汙染與風力發電機組設置等課題。
就本地區來看,如何避免海岸的開發與污染將是今後此區濕地生態環境消長的關鍵。
北北基地區:開發與保育的平衡點
本區相對其他地區而言,面臨更大的開發壓力。市區內的公園綠地與周邊的郊山自然是極為重要
的生態資源,然而常因各種住宅及商業開發行為,以及政府的公共設施闢建而被犧牲。但此同時,
都會區內一些重要的河川環境,只要政府與民間能夠共同合作,都能為這個都市叢林留下寶貴的
生物棲地。
另外值得重視的訊息則是大台北周邊地區推動的里山倡議運動,例如八煙、貢寮、坪林等聚落。
從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產業」,開啟企業認養、生態學堂、農夫市集與生態廚房,透過產
業復甦,重燃生態復育的機會。如今,里山倡議的精神與實際行動亦在全台灣各地區拓展開來,
期待成為新一波的環境改造運動。
東部與離島地區
東部與離島地區相較於其他地區來說,所面臨的人為破壞與開發壓力較少,自然環境資源保存較
完整。然而,在各個角落所發生的環境議題也較不容易被看見。在此種情況下,此區的濕地或其
他自然環境卻常反而因為政府的工程建設及財團大規模開發案而受到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