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月8日(五)
地點:中山大學理學院國際會議廳
指導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分署、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高雄市政府觀光局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市茄萣生態文
化協會、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
名額:100名
線上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K7qml8BdbrpbO_zVMdj4NXYVM7yR3NFjVktZW6wnQqs/viewform
活動緣起:
從1997年高雄推動鳥松濕地和內惟埤濕地的保護開始,至今逾15年,高雄市呈現出豐碩成果
和蓬勃的公民參與,建立了「高雄濕地生態廊道」,除了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積極合作濕地保
育,期間台灣社會對於濕地的意識也大幅提升,中央政府成立「國家重要濕地」保育政策,今
年並公告「濕地保育法」的通過,實為台灣濕地的重要里程碑。值此之際,也是高雄市應積極
展望未來15年濕地保育和相關的明智利用走向。
「高雄濕地生態廊道」列入19處濕地,其中12處經營建署劃設為「國家重要濕地」,是台灣推
動都會濕地的典範城市,但是目前僅有約6-8處濕地有積極經營管理和生態保育的工作,因
此,首先如何透過培力更多在地社區參與,讓都會濕地能夠孕育更豐富生態資源,是當前在濕
地經營管理上的主要課題。第二、都會型濕地如何帶動社區經濟共榮,並作為都會年輕世代重
要的環境教育場域,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最後,高雄濕地未來如何進一步,從單一熱點的保
育方式,進一步推展為生態區塊的保育,將城市視為人與生物共享的「棲地城市」,更需要有
多重的政策工具來協力達成。
本次活動蒙內政部營建署和高雄市政府指導,由負責執行六個濕地保育計畫的四個民間及學術
團體共同主辦,上午的場次旨在呈現今年度濕地保育工作的成果,包括洲仔、援中港、中都、
鳥松、永安、茄定六個濕地;下午的場次旨在邀請政府、民意代表、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和市
民大眾,共同展望未來高雄濕地的發展願景,如何呼應中央「濕地保育法」的精神和施行,落
實濕地和社區的永續經營管理,並與國際環境思潮接軌。
議程:
8:30-9:00 報到
9:00-9:10 主持人開場 主持人:國立海生館館長 王維賢教授
9:10-9:20 營建署致詞
9:20-9:30 市政府致詞
9:30-10:40 高雄市國家重要濕地六項計畫成果發表(一):洲仔濕地、援中港濕地、中都濕地
10:40~10:50 茶敘
10:50~12:00 高雄市國家重要濕地六項計畫成果發表(二):鳥松濕地、永安濕地、茄定濕地
12:00-12:20 綜合討論與建議
12:20-12:30 團體照
12:30-1:30 午餐
1:30-2:30 1. 打造「棲地城市」—高雄濕地未來15年的保育對策與展望
主持人:羅柳墀教授
引言人:濕盟謝宜臻秘書長
與談人:工務局長楊明州、議員黃柏霖
2:30-3:30 2. 濕地法的精神與落實:保育利用計畫、明智使用、迴避開發、濕地零補償、
濕地標章
主持人:羅柳墀教授
引言人:營建署長官
與談人:都發局長盧維屏、議員張豐藤
3:30-4:30 3. 濕地經營管理、社區參與與永續經營
主持人:張學文教授
引言人:林益仁教授
與談人:養工處長趙建喬、紅樹林保育協會創會會長邱永昌、議員吳益政
4:30-5:00 綜合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