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為淨化大漢溪水質,縣府環保局將斥資三千八百萬元,在
大漢溪河濱公園堤防旁高灘地做人工濕地,面積七公頃多,引埔頂排水,淨化後排入大漢溪,
日處理量達一萬噸,這是繼南崁溪人工濕地後第二個人工濕地,兼具環保、生態、教育功能。
近4千萬經費到位
人工濕地分為生態池、初步沉澱池、開放水域區、第一密植區、第二密植區。種植午時蓮、荷
花、台灣水蓮、苦草、水金針、夜蓮、水蘊草、小傘草、大安水 蓑衣、菖蒲、鳶尾、香蒲、
風車草、水毛花、小紙莎、大紙莎、天藍鳳眼蓮等,這些水生植物有的吸收氨氮效果特別好,
有的則是根系纖維發達,可吸收水中懸浮 物。
人工濕地還會設木棧道、生態棲地島嶼、生態池景觀平台、維護步道及步道橋樑,生態教育解
說牌,兼具公園型態。
環保局水保科長葉孟芬表示,大漢溪人工濕地主要是配合水務局大漢溪礫間工程,該工程以整
治員樹林排水為主,由於以往員樹林排水、埔頂排水都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大漢溪,未來經過
人工濕地後再排入大漢溪,對於水質淨化會有相當的助益。
環保局強調,目前工程正辦理招標,若發包順利,預計年底前就可完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