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陳慰慈/台北報導〕立法院上月三讀通過「濕地保育法」,但濕地法的催生者
作家張曉風,仍無法阻擋中研院 國家生技園區的興建危及南港二○二兵工廠濕地生態,北市也
有熱心民眾為鼓吹此區成立「大南港濕地公園」,奔走十五年,對此,北市都發局回應,曾做
過評估, 實務執行有困難。
市府︰徵收費龐大 執行困難
南港區東新街一九五至二○九號對面擋水牆內,隱藏著一座美麗湖泊,後方就是南港二○二兵
工廠濕地,市民魏義明將湖泊取名「昆陽翠湖」,希望串連二○ 二濕地,爭取變更為「大南港
濕地公園」,多年來不斷向市府建言,盼為後代子孫保留美好生態,他說:「這座濕地距市區
不遠,假日全家大小可來此遊玩,也是戶 外教學最佳園地,台北市民親近大自然不用再捨近
求遠。」
魏義明口中的「昆陽翠湖」,民國九十年已變更為十.五二公頃的公園用地(五十六號公
園),不過因用地分屬私地主與國防部軍備局,土地徵收不易,他認 為,政府強制徵收土地
做為公共建設,有其正當性,市府「並非不可為、而是不為」。北市公園處表示,民國九十八
年市府已在五十六號公園規劃一處休憩場所,軍 備局用地市府還能協調,但私地主擁有六公
頃土地,如依市價徵收,將超過二十七億元,經費過於龐大,目前暫無闢建計畫。
魏義明也建議水利處,打掉擋水牆,改建為兼作觀景台的階梯式堤防,並興建親水步道,可說
服私地主捐地,將「大南港濕地公園」規劃為觀光區,讓私地主收門票、開商店。
水利處指出,擋水牆仍具防洪功能,如改建為階梯式堤防,除須經地主同意,緩坡規劃也會佔
去部分防洪體積,以維持現況為宜。都發局則表示,民眾的建言良善,市府從沒說不採納,然
而有防洪考量與土地徵收問題,實際上有窒礙難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