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策畫:張瑞昌、張翠芬,執筆:張翠芬)】
守護土地林俊達、林文鴻等漁民甘願走上「顧人怨」的復育路
位於大肚溪出海口南岸的伸港,擁有美麗的海岸線,超過四千公頃的溼地,生態資源豐富,曾
經是亞洲四大重要溼地之一。這片泥灘地原本一度規畫作為垃圾填海用地,在居民強烈反對下
中止,現在,它成了招潮蟹、螻蛄蝦和過境鳥的棲息地,全國唯一的「螻蛄蝦保育區」也在這
裡誕生。
俗稱「蝦猴」的螻蛄蝦,是彰化縣沿海潮間帶特有的美味海產,因消費者吃得猛,漁民捕得
凶,加上海岸受到汙染,而瀕臨滅絕。在本報與環宇電台合作的 「新故鄉動員令」訪談中,
伸港鄉螻蛄蝦資源保育區保育班長林俊達、志工林文鴻,和彰化縣野鳥學會總幹事李益鑫三人
專程從彰化到台北,擠進小小的錄音室,一 起向全國民眾發出呼喊,希望更多人加入保育伸
港溼地行列,「共同守護我們的土地與記憶!」
抓捕達人 變保育先鋒
伸港鄉是彰化縣最北邊的一個鄉鎮,西臨台灣海峽,北隔大肚溪和台中市龍井區相對,沿著海
岸分布的泥灘溼地,吸引許多候鳥和留鳥在此過境棲息。這片泥 灘地有各種螃蟹、蛤、彈塗
魚…都是候鳥主要食物補給來源,因此這塊溼地也有「台灣招潮蟹故鄉」、「水鳥的故鄉」美
稱,生長在其中的螻蛄蝦,在全世界只分布 在台灣苗栗至雲林麥寮潮間帶,及香港和越南一
帶沿海。
為什麼要替螻蛄蝦設立一個保育區?李益鑫語帶調侃的說:「這都要怪林班長,他發明機器捕
抓,差一點把螻蛄蝦抓光光。」木訥古意的林俊達對別人的嘲諷絲毫不以為忤,因為他早已
「痛改前非」,從抓捕達人變成保育先鋒,林俊達開心地說:「我們不只保育了螻蛄蝦,也保
護了當地豐富的生態,最近還發現許多活化 石,像海豆芽、鱟,在伸港海邊也開始繁殖。」
闢育種區 隔絕海岸汙染
林文鴻說,早年蝦猴煮得非常鹹,吃進肚子的量有限,即使以機器大量採抓,它一次爆卵上千
上萬顆,其實不容易被抓光光,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海岸被汙 染了,螻蛄蝦是濾食性生
物,把汙染毒物一起吃進去,生存大受威脅。要讓伸港這個地方的特色生物繼續生存,才需要
設一個保育區當成「育種區」保護繁衍。
全國第一個「螻蛄蝦保育區」是在民國九十三年成立,共卅六公頃,核心區域廿公頃嚴禁採
捕,民國一百年再次公告保育區面積廿公頃,為了落實保育成效,包括林俊達、林文鴻等廿幾
位業餘漁民,主動加入保育班志工行列,輪流在海上的工作站看守,展開「看海的日子」。
棲地破壞 永遠回不來了
伸港螻蛄蝦保育區旁還有一個招潮蟹保育區,全世界只有台灣彰化沿海有這麼豐富的溼地生
態,只是,螻蛄蝦、招潮蟹棲息地一直被破壞…林俊達說,投入保育工作最大的困境是,經常
被誤會,也常被既得利益者威脅,他苦笑:「保育工作這條路很難走,我們都是最『顧人怨』
的壞人!」
李益鑫則憂心,伸港海邊北邊有台中火力發電廠、南邊有鹿港彰濱工業區,美麗的海岸被兩大
汙染源團團圍住,他們擔心「土地無法從國外進口,一旦被汙染了,就回不來了」。
對於沿海缺乏管理,面臨汙染的威脅,林文鴻說,伸港鄉長林俊利正爭取規畫設置「大肚溪口
海岸溼地生態園區」,讓溼地保育與遊憩結合,希望打造國內第一個溼地生態公園。
呼喚同好 保護潮間寶貝
李益鑫希望由野鳥學會結合在地的人和資源,發展精緻的觀光休閒產業,讓年輕人不必離鄉背
井,可以在地養家活口。
林俊達本身開機車行,林文鴻則是做五金,都是業餘的漁民,在工作之餘全心 投入螻蛄蝦的
保育,兩人皮膚曬得黝黑露出燦爛笑容頻頻推銷伸港的美,因為這裡有沙岸、泥岸,有不同的
活寶貝,處處充滿驚奇,適合全家老少一起出遊。他們也 呼喚更多專業人士加入保育行列,
一起保護伸港特殊的潮間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