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位於屏東萬巒的五溝水聚落,鄰近有豐富的生態與多元的文化資源。
在地完整的客家聚落是台灣首度指定保存的客庄;來自大武山泰武國小排灣族學生的歌聲在國
內外深受好評;以馬卡道族後裔為主的萬金則有台灣最古老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為信仰中
心。
文化與聚落依水而生,水源受污染,被影響的不只人類,對於周遭生態更是浩劫。日前屏東縣
教育產業工會生態中心主任朱玉璽投書媒體提到,五溝水濕地流 域因工程開發、污水排放不
當,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水草教育園區』步道建在美麗綠帶上、大伯公工程充滿水泥構
造物、農田水圳水泥化摧殘河岸植被、新赤 農場聯外排水工程破壞特有種生態棲地」,民間
不斷提醒施工應注意的地方,屏東縣府卻充耳不聞。
農曆過年後、2月底時,五溝水工作站陸續將拍攝到的施工影片放在「守護五溝工作站」FB粉
絲頁面,許多網友看到因施工而產生的滾滾泥水直接排入枯水 期的濕地水道,都以「心痛、
震驚」表示對施作單位不滿。守護五溝工作站表示,目前枯水期水量少,施工單位還將大量濁
水排入,恐將導致台灣特有鰕虎魚群消 失。但此事經過反應後,屏東縣政府與水利處並無對
五溝環保團體充分溝通。
13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重建會主委陳振川到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受訪時表示,莫拉克重
建經費挹注新赤農場污水工程1億元,重建會雖為各項重建工作主管機關,但施作工程以及直
接面對民眾都是各地縣市政府,請屏東縣府與民眾應妥善溝通,讓民間安心。
陳振川說,12日晚間曾與立委邱文彥、屏縣府討論五溝工程問題,屏東縣府表示,工程預計應
在5月雨季到來之前完成,避免造成五溝濕地地區淹水負擔;污水處理工程完成後將開始進行
生態復健部分,讓河岸恢復生機。
文化部長龍應台13日也前往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立委邱文彥針對濕地以及水下文化資產質詢
時以五溝聚落為例,因客委會、文化部同樣對五溝客庄各有規劃補助,保存客家聚落,但目前
權責部分尚有未明之處,應請兩部會釐清並加速保存工作。
在文化聚落的環境保護方面,龍應台提到,文化部正在草擬《文化基本法》草案,「期望能夠
從法源源頭能讓環保思維就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