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黃邦平/新北報導〕「漳和濕地」昨天啟用,是新北市第一座不在河邊的人工
濕地,四周被高速公路中和交流道的匝道圍繞,面積六.七公頃,估計每天可處理一千八百噸
水量,將都會中排渠水路的污染轉化成自然棲地,光是蝴蝶,至少已經拍攝到卅六種。
淨化污水 再回流灌渠
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這次與國道高速公路局合作,認養中和交流道北上環道下的綠地,構築
全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建置時配合既有地形地貌,不僅保留 生物棲地,也保留了當地遺
留的農用灌溉水路與埤塘,建構梯田、埤塘、台階等濕地型態,更能處理部分生活污水,淨化
後的水再回流灌渠、川流不息,更因為位於 交流道環道內谷地,也是很好的蝴蝶棲地,未來
將結合板橋四三五藝文特區的「濕地故事館」,規劃導覽課程。
漳和濕地的水源主要來自中坑灌渠污水、錦和運動公園南側排渠污水和中和清潔隊污水,另有
高速公路路面排出的逕流水;昨天不少議員、里長都說,這處人工濕地做好以後,困擾社區的
惡臭也幾乎消失。
濕地志工林振興說,自己住中和,以前卻完全不知道有這麼美麗的地方,去年五月因緣際會接
觸後,四處請教、學習,已拍到卅六種蝴蝶的蹤跡,其他還有白鷺、灰鷺鳥類,相信未來生態
會越來愈多樣。
錦和高中學務主任林志昌也說,將搭配校內「科學達人社」等社團,進行物種調查,讓學生們
認識、尊重濕地裡的每一個生命。
昨天啟用典禮還有高速公路局北區工程處副處長李漢洲、市議員陳錦錠、江永昌、林秀惠、金
瑞龍、邱烽堯、中和區長邱垂益及多位里長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