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向鑫/金門報導】 2013.03.08

首度現蹤金門浯江溪口覓食的瀕危鳥種─遺鷗。
圖/董姓鳥友提供
中國大陸列為一級保護鳥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登載為易危物種的「遺鷗」,首度現蹤金門浯江溪口消息傳開後,引來全台鳥友關注。
董姓鳥友表示,昨天上午11時許,他在浯江溪口發現這隻珍稀鳥類,混雜在紅嘴鷗中覓食,由於身型較大,嘴部與足爪又呈暗紅色,他當時搞不清楚是何鳥種,拍照上傳至金門飛羽觀測站,請鳥友協助驗明正身。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鳥類記錄委員潘致遠透過臉書回應,證實這是遺鷗(Relict Gull),羽色為典型的第一齡冬羽轉夏羽,嘴部接近全黑也是遺鷗一齡鳥特徵,是台灣地區首見。
根據紅色名錄記載,遺鷗為鷗形目鷗科鷗屬,全球估計不到4千對,且快速減少中;目前僅分布在亞洲中東部,迄今只在蒙古、俄羅斯、哈薩克、中國等處的濕地繁殖,越冬地則在中國天津沿海和韓國。
董姓鳥友研判,這隻遺鷗應是北返棲息地過境金門,對自己能成為目前全國唯一的發現者,相當開心。
浯江溪口去年底有民眾發現水獺,如今又有遺鷗現蹤,證明該區域生態的多樣性與珍貴,但鄰近的莒光湖將進行商務旅館BOT案,水頭商港聯外道路也將在濕地上開路,讓許多生態觀察家擔心「好景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