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2月2日是世界濕地 日,環保署公佈9處被評選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的人
工濕地;其中,淡水河系5處濕地已串連成豐富的生態廊道,過去僅能停留在華江橋附近的鳥
類分佈地區逐漸往上 游移動。位於高雄市的大樹舊橋人工濕地,雖然經歷莫拉克風災摧殘,
也逐漸恢復原貌。環保署水保局強調,這些濕地提供淨化水質功能,附帶環境教育和生態復育
的價值,未來也將申請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新海人工溼地現況,目前是國家級重要濕地。
水保局長許永興表示,台灣地下水建置不完全,目前普及率僅33%,2003年起,環保署補助地
方政府設置56處除污型人工濕地,輔助污水處理。其中有9處人工濕地在2008年被內政部評選
為國家重要濕地後,也遴選入列。
9處人工濕地包括淡水河系的新海、浮洲、打鳥埤、城林和鹿角溪濕地,被選為國家級重要濕
地;新竹現頭前溪生態公園、高雄市大樹舊橋人工濕地、屏東縣 麟洛人工濕地和台東關山人
工濕地等四處則被劃設為地方級重要濕地。總面積高達326.9公頃,每日處理12.6萬立方公尺
的污水量。
水保局科長邱仁杰解釋,以淡水河5處濕地為例,淡水河系每日處理污水230萬噸,其中100萬
噸經由下水道處理;110萬噸則經由截流站送往八里汙水處理廠。另外20多萬污水則由濕地淨
化,污水處理比例大約佔了一成。
保育濕地也連帶豐富生態,許永興表示,在政府與民間志工、巡守隊合作之下,9處濕地都發
展出多樣的生物樣態。淡水河系濕地已發現77種鳥類、14種 魚類和400多種植物。邱仁杰補
充,過去鳥類只會到達華江橋附近,如今因為各處濕地連成完整的生態廊道,其他地區也能發
現鳥類蹤跡。
麟洛濕地結合周邊景點,成為屏東縣重要觀光休閒地;台東關山濕地則是台東縣以自然淨化處
理污水的人工濕地,現在也成為遊憩熱門地區。環保署將爭取人工濕地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
證,提升人工濕地的附加價值。
▲環保署規劃濕地不僅提供淨化水質功能,同時也附帶有環境教育和生態復育的價值,積極申
請環教場所認證,未來將成為讓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地點。